我院茶藝社組織和果子制作手工活動
初見和果子都會被它的外表所征服,一枚小小的和果子將自然之美融于美食制作中,從用料到造型都與四季相得益彰。應(yīng)季的和果子在用料、造型、顏色方面會貼合季節(jié)的特性,更是形成了一種文化,這精致視口的點心既事茶而出又超然獨立,既隨茶而揚又小巧低調(diào),在它身上折射出了中國人好吃不過人情味的生活哲學(xué)。
隨茶而興唐果子(也叫和果子、茶果子)起源于唐,興于宋。我們所知曉的日本茶道文化,源于當時日本的遣唐使將中國唐代的飲茶習(xí)慣帶回日本,其中包括了茶道文化和糕餅技藝,都深受日本貴族階層的喜愛。
經(jīng)過了千年歷史變遷,如今我們再將傳統(tǒng)文化傳承。8月1日,醫(yī)院茶藝社組織部分成員參加了鎮(zhèn)江如唐茶舍和果子制作體驗活動。
果子的制作材料很簡單,主要的材料就是白蕓豆,每一顆豆子經(jīng)過浸泡后由制果師一顆顆剝皮篩選然后蒸煮制作成豆沙,內(nèi)陷根據(jù)時令季節(jié)、人群需求變換,每一顆果子都是純手工制作。我們所看到的栩栩如生造型的背后都傾注了制作者的心意,每一顆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品。
在老師的耐心指導(dǎo)下,參加活動的成員,從最初懷疑自己的手是否和別人的手不一樣,到逐漸成型、分瓣、制作花型,每一步都需要手穩(wěn)、心靜、用心制作。每一顆果子都是制作者用心狀態(tài)的呈現(xiàn),無需對比,獨一無二的就是最好的。當?shù)谝活w果子華麗誕生以后,大家逐漸有了自信,緊接著做起了第二顆、第三顆。
三個小時的活動時間很快過去,看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和果子,滿滿的成就感,舍不得吃,都要帶回去給家人分享,可是又不甘心還沒有嘗到它的滋味,于是,大家一起把老師的作品瓜分掉,酸甜的滋味爽口爽心,好看好吃的治愈系和果子,更是讓人喜愛。
捧著自己親手制作的和果子,幾位參加活動的會員都開玩笑地說:我制作的果子肯定要送給對我來說很重要的人,這樣用心制作出來的精美點心,哪里是隨手給被人的,送一顆都要深思熟慮,自己都舍不得吃的。
和果子,不是簡單的美食,更是一種心意的表達。每個人都從制作中得到滿足與快樂,用心制作而生發(fā)出的溫暖和感性,也能讓受與者產(chǎn)生不可思議的回響,這大概就是手作的魅力。
后疫情時代,茶藝社將化整為零,盡量減少聚集性大場面活動,組織會員分批次參與相關(guān)體驗活動,歡迎有興趣的員工一起參加。(附院茶藝社)